- · 《广东水利水电》投稿方[07/01]
- · 《广东水利水电》期刊栏[07/01]
- · 广东水利水电版面费是多[07/01]
水利水电论文致谢怎么写(水利毕业论文致谢)(6)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碳达峰之前(2030前): 1、火力发电仍然是我国未来解决电力产出的主力军,继续完善区域布局增加产能。其产能占比控制在总发电量75%—80%之间,同时
在碳达峰之前(2030前):
1、火力发电仍然是我国未来解决电力产出的主力军,继续完善区域布局增加产能。其产能占比控制在总发电量75%—80%之间,同时加大对原有火力发电厂的节能降耗和控废减排等领域的技术升级改造,按需合理增加火力发电的发电利用小时数,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措施(2020年全国火电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是3727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29小时,核电是6746小时,水电是3627小时,风电是1912小时)。
2、水力发电是我国清洁能源的排头兵,继续加大水利资源潜能利用,优化水域布局增加水电站建设数量,在碳达峰之前其产能占比控制在15%—20%之间。
3、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均属于人类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但我国风光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西南和西北),而用电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我们不仅需要解决储能、并网、输送等运维系统问题还要考虑成本问题,这是暗藏在现有电力供应模式下的定时炸弹(这是推升现行电价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家庭生活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未来我国大力推进5g+工业等高能耗智慧工厂计划时,将会增加诸多阻碍)。我认为在碳达峰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风电产能占比控制在8%以内,光电产能占比控制在2%以内,且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家庭,利用厂房或家庭的屋顶和外立面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及相关储能配套设施,国家可企业和个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标准和激励办法,同时结合区域并网调度规则,浮动采购电价,激励企业和个人满足自用的同时,创造发电剩余价值!
4、我对核电的发展在未来保持谨慎态度,尤其是日本频繁因为地震而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以及近期吵得很热的核废水入海的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更多的应该是科研,而不是解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未来核能在我国的能源产出占比中,应该在现在的5%,不增加不减少,随着基数增加,而减少!核电发展,应加大对核技术利用开发的研究利用上,同时还应对核废料核废水的更好处置加大研发利用力度,让核能更好地为人类生存生活发展服务!
在碳中和前(2030——2060):
随着我国用电需求不断攀升,CO2排放已接近峰值,且风光发电、储能、并网、输送的运维技术和成本已达到大面积推广的经济、环保的要求,结合产业结构转移政策(用电大户西迁,尤其是望风光资源集中的西北地区和水利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继续加大在西部风光水资源富集区域的发电设施建设。以实现碳中和目的!这个阶段,火力发电的作用应该是起到各区域电力容量的调节作用,因此根据各省市全年每月用电峰值作为该区域发电容量值,来合理安排火电厂装机容量在碳达峰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清洁能源的碳中和作用应该是根据各区域每月发电量作为火力发电厂当月减产量,最终实现社会消纳总需求量平衡,电价稳定。
除此之外,清洁能源发电并网应满足就近消纳上网价和跨区域消纳上网价等阶梯报价,通过统一的电力交易市场开展电交易,利用价格和交易量来平衡各发电厂盈亏指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各大电网公司在维持电价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合理搭配火电购买数和清洁能源购买数,以实现价格中和目的,从而调动各方积极性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因为电力供应的关键就是节约资源下的再平衡!
以上,是我对我国现有能源供应结构在未来的发展畅想!其实,除了供应结构之外,强调消费端也就是需求端的管理也很重要,这就是事关电力调度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了!电力是一个快产快消的能源产品,他不同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其瞬时性就决定了电力不能储存,时间越久损耗越大,发电企业(各类发电厂)和运营企业(电力公司)的效益就没有保障!而电力需求在用户端的使用情况不确定性因素很强,往往呈现偶发性,电力运营企业往往只能凭借经验来预估用电规模,并指导相关发电企业做好燃料和原料准备,尤其是火力发电厂对煤炭的需求,直接影响着煤价的波动,而煤价的波动又会传到给火力发电厂的成本控制,稍有预估判断失误,整个链条都会为之振动,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严重点的说会影响国家稳定!因此,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将气象预测、煤炭期货、一二产业企业电力消耗日报、各发电企业发电情况等数据汇集在一起,利用大数据预测,结合现有的电力调度系统,查缺补漏、调度余缺,将刚生产出来的新鲜电力按照就近、救急的原则,提高各链条效率和效益,稳定燃料价格,稳定供需平衡,稳定消费电价。以上就是我对未来电力供求关系的畅想!
文章来源:《广东水利水电》 网址: http://www.gdslsd.cn/zonghexinwen/2022/1208/378.html